利川市齐岳山风电场。(本报恩施图片库 江 汉 摄)
回放
2007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616”对口支援工程,明确由1名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领6个省直单位每年至少为1个民族县(市)办6件以上实事,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全省同频共振奔小康。
2011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恩施州召开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现场办公会,“616”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对口帮扶恩施州的成员单位由48个增加至68个。
结穷亲、助发展、同进步。从此,省“616”工程成为推动恩施产业、交通、教育、医疗等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
依托省“616”工程平台,恩施州交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一个又一个惠民生项目落地生根。
鄂旅投集团投资开发恩施大峡谷景区,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援建巴东县野三关车沟水库,让缺水地区一管清水进农家;
省生态环境厅帮扶利川市南坪乡长乐村发展主导农业产业,让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
省交通运输厅支援建始火车站客运站建设,解决10个乡镇群众出行换乘难题;
省文旅厅对口支援宣恩县沙道沟镇彭家寨古建筑群修缮,实现重点文物活态传承;
省地税局援建咸丰县高乐山镇太平沟小学、民族中学,改善当地教育环境;
省卫健委支援专项资金完善来凤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社区卫生能力和疾控中心应急能力;
湖北能源集团组建溇水水电有限公司,承建位于鹤峰县走马镇的江坪河水电站,从经济、生态和防洪等多角度为走马乃至鹤峰县注入发展新动力;
……
自省“616”工程开展以来,恩施州实施“616”工程项目4000余个,落实资金近500亿元,拉动近2000亿元的投入,助推恩施州跑出发展“加速度”。
宣鹤高速公路。(全媒体记者 杨顺丕 摄)
现场
7月,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茶园游人如织。
连片的茶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茶园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道路畅通,交通便捷。
曾经的万寨乡伍家台村,土地撂荒严重,基础设施落后,茶园不成规模。得益于省“616”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和伍家台茶旅融合等项目,伍家台村路通了、环境美了,伍家台贡茶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伍家台贡茶文化旅游区成为宣恩县首个国家4A级景区,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以前,从恩施到鹤峰开车至少要4个小时,遇上下雪天,6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说起交通,土生土长的鹤峰人卢程感触颇深。
无铁路、无高速、无国道、无港口、无机场,多年背负“五无县”之名的鹤峰,交通闭塞曾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2025-08-04,在省委、省政府关怀下,宣鹤高速建设正式提上日程,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在武汉共同组织宣鹤高速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咨询会,中交二公院第二分院随即进驻鹤峰启动西段的初设工作。
2025-08-04零时,鹤峰人民奔走相告:宣鹤高速正式通车!
“现在从恩施开车回鹤峰,只要两个多小时了!”卢程说,时至今日,仍然记得宣鹤高速通车时那份激动的心情。
在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等多个省“616”工程帮扶单位支持下,以大垭隧道、南渡江特大桥、沙园隧道等为主的控制性工程,以南鹤线、恩鹤线、鸦来线、杨铁线为主的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成,鹤峰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通道、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支脉的交通网络,构筑起内联外接、布局合理的大交通格局。“孤岛鹤峰”终成历史。
7月中旬,利川市齐岳山风电场,随风而动的白色风机在晚霞映衬下定格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对于游客来说,齐岳山风电场是难得一见的动人美景,但“齐岳山上雾沉沉,几股凉风吹死人”曾是当地人不愿回首的记忆。
齐岳山地处武陵山与大巴山余脉的延伸处,海拔1500米至1700米。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风能资源丰富。
2007年9月,齐岳山风电开发项目成为省“616”工程重点帮扶项目之一,湖北能源集团作为对口支援利川市的省直单位,利用自身优势,以清洁能源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齐岳山风电项目建设。
10多年来,湖北能源集团、中广核共同投资40多亿元,安装风力发电机298台,总装机量50万千瓦,年发电量9亿度,实现风电产值6.09亿元。在充分享受清洁能源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仅2018年、2019年,风力发电就为利川贡献税收3000万元。
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茶园。(全媒体记者 杨顺丕 摄)
反响
州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综合科科长罗玉梅:省“616”工程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大力帮扶恩施州外,还重点加大了对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扶持。在多个省直部门的对口支援下,恩施特色产业基地持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少乡村产业得以从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农业转型,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旅游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建始县业州镇居民向孝美:铁路开通后,不仅我们当地人出行更加方便,更带火了旅游业,大量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度假康养。周边的居民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建起了宾馆、民宿、农家乐,有的卖起了美食、土特产,大家的收入增加了、稳定了,幸福感更强了!
州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田宇薇:省“616”工程打造了大山深处的“黄金路”——巴野公路,构建了野三关到巴东县城的“一个半小时交通圈”,也让我每次回老家野三关镇葛藤山村的路程变得更快更安全。道路畅通了,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时间增多了。
宣恩县珠山镇居民杨瑾:在武汉工作了多年,明显感到家乡的“名气”越来越大,身边有很多人开始知道恩施、知道宣恩,甚至有同事跟我说“知道你家乡的贡水白柚”。随着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在宣恩落地,贡水白柚、伍家台贡茶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一张张宣恩名片,这让我感到很自豪!
州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谭子墨:2010年,鄂旅投集团投资开发恩施大峡谷,“造血式”扶贫让曾经的穷山窝热闹起来。随着恩施大峡谷5A级景区建成,大量游客慕名而来,让沐抚办事处营上村的众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民宿一房难求,农家乐生意火爆……未来的恩施,将有更多的人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享受旅游红利。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五峰山社区党建指导员刘伊:扶贫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省“616”工程是“造血式”扶贫,不仅使各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而且充分释放带动效应,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财富,为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鹤峰县走马镇江坪河水电站。(全媒体记者 杨顺丕 摄)
咸丰县城至火车站道路工程——咸丰大道。(全媒体记者 杨顺丕 摄)